08Sep/17

政治,嗯嗯

缅甸书评 政治,没什么新意,尤其本书描述的缅甸政治人物还在鼓吹BBC,VOA,美国中心。如果不让人作呕,就是目光短浅,浅薄之人。粗粗翻过本书,缅甸政治还未达到作呕的境地,毕竟在一个极度贫穷,佛法遍地的国度,政治的养分都没有。 随便翻过几页,都是各种小情绪,小不满。几次大屠杀,似乎并没有对几个主人公造成什么影响,只是作为运动不同阶段的分界点。 作品集中描写几个新生代的政治代表人物-已经老去,成为民主议员了,乏善可陈。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开篇和结尾,可称为缅甸民主运动前世,和民主当下国情和政情简述。 军政府晚期,罗兴亚人已经成为全国的普遍问题,这根军政府树立佛教为国教有着本质的联系,也是军政府分化草民,巩固政权的伎俩。从上层的种种手法来看,完全传承了丑恶的英爹的传统。 佛教+英帝传统,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这就是今日缅甸。 作者深入缅甸和政治圈,在2015年成书之际,竟然不能预料到2016年”阿姨“上台,从根本上宣布了本书的失败。

04Sep/17

“城邦旧事”书评和豆瓣

豆瓣越来越老,固执,小心翼翼,当年的小清新也尾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大趋势,浊流滚滚了。 独立博客,就成了垃圾桶,浊流里融不进去了,清流里太扎眼的,都可以放到这个垃圾箱里,留给捡破烂的。。。 以下内容就是被豆瓣清扫出来的垃圾,以电邮送达。以下是奇葩的电邮,署名都不敢放。(看来电邮内容也在严格的监控之下了,AI智能大法就是能干) 非常遗憾,你发表的 《温室里的香港人》 由于有社区不受欢迎的内容,现已被移除。 谢谢你的理解与支持。 附:社区指导原则 http://www.douban.com/about?policy=guideline 如有疑问,可发邮件至 help@douban.com 咨询。 系统邮件中心 —– 所删除内容 —– 《温室里的香港人》 (2017-08-23 09:58) {“entityMap”: {}, “blocks”: [{“text”: “\u57ce\u90a6\uff0c\u6d77\u6d0b\u6c11\u65cf\u2026\u2026\u90fd\u662f\u65b0\u6e2f\u72ec\u7684\u65b0\u540d\u8bcd\u3002\u601d\u7ef4\u5df2\u7ecf\u504f\u6267\uff0c\u770b\u4ec0\u4e48\u90fd\u5e26\u6709\u8272\u773c\u955c\u3002\u8c8c\u4f3c\u4e25\u8083\u7684\u504f\u5b66\u672f\u5386\u53f2\u7684\u4e66\u4e2d\u6709\u201c\u571f\u5171\u201d\u4e8c\u5b57\u51fa\u73b0\u3002\n\u65e0\u8bba\u4f55\u79cd\u65cf\u7fa4\u548c\u793e\u4f1a\uff0c\u5b89\u8eab\u662f\u7b2c\u4e00\uff0c\u7acb\u547d\u7b2c\u4e8c\u3002\u6240\u6709\u6e2f\u4eba\u5bf9\u5b89\u8eab\u4e8c\u5b57\u6beb\u65e0\u8ba4\u8bc6\uff0c\u53ea\u56e0\u8fc7\u53bb\u5927\u6deb\u5e1d\u56fd\u4e16\u754c\u7b2c\u4e00\uff0c\u4e4b\u540e\u201c\u571f\u5171\u201d\u4e16\u754c\u7b2c\u4e8c\uff0c\u8fd9\u4e48\u4e24\u4e2a\u4e3e\u4e16\u5f3a\u56fd\uff0c\u628a\u5e7c\u7a1a\u7684\u6e2f\u4eba\u5475\u62a4\u8fc7\u5934\uff0c\u6e29\u5ba4\u91cc\u7684\u74dc\u79e7\u5b50”, “entityRanges”: [], “depth”: 0, “key”: “”, “inlineStyleRanges”: [],Read More…

12Jul/17

2017.7.1香港纪行

2017是香港回归20周年。 这半年几次访港探亲,隐隐觉得在酝酿着什么,港九几个大书店的香港读物暴增,甚至有书号称“香港有文化”,我看大部分是港人通俗作品,无外乎是地方文化和近代史的片段研究和回忆,还谈不上是“文化”。但是烘托气氛足够了,怀旧,伤城。这大概也是英美操纵他国的一贯手法:以宗教民俗研究入手,发现人群之差别和矛盾,然后从教育和媒体上持续不断的挑拨其矛盾。一家儿孙之间从此打的火热朝天,“继父”就安安稳稳的钓鱼,充好人。从英国全球殖民开始,这个计策从没有失败,难道港台也会如此? 大街小巷偶尔跟港人说话,态度漠然,冰冷。当年的港人基本不会普通话,热心帮助大陆土人也好,瞧不起也好,都写在脸上,鲜活的态度,砰砰跳动的是热心或者瞧不起土人的傲骨。现在可倒好,寻常阡陌巷尾,跟港人问路谈天,听不到摸不到港人的心何在,如机器人般冰冷。 反倒是这个英国老太太对自己的母国和香港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杜叶锡恩把自彭定康以来的英国对港政策批的一塌糊涂,也给民主扣了一盆屎……香港人最大的可悲在于不知道什么是殖民和被殖民,谁是地球上倒数第一脱离殖民的被殖民人群,更不知道衣食的根基何在。天真的相信民主,天真的相信爱拼就会赢。整个社会氛围就是亲西方和哈日。战后生的一代老师,再加上回归后的年轻人,这两股力量鼓噪呐喊,点燃了贫富悬殊的社会阶层的中下层大众。想想就头疼,没什么解法,只能靠巨变或者人民换代,新一代亲中的人群长成。 回顾短短的20年回归史,反高铁是戳破港人自我认同的关键事件“先进国家大英帝国来殖民,我只好认了,哪儿轮到土共来殖民/统领,认你血缘宗主已经给足面子了。” 之后所有的抗中,民主要求,不过是这个情绪思维的延伸。港人从来就没有好好对比分析一下英殖和回归在政治经济上的差别和改变,反而恬不知耻的奉行“有奶就是娘”的人生哲学。所谓的民主诉求不过是透明的外皮而已。即使沦落到“有奶就是娘”,至少也得看清楚奶从何来吧?英国全球殖民,无数个城市,内陆,海口,高山,大陆,什么样的风土人情没有?为何单单香港如此璀璨富庶,港人从来没有想过。香港真正的腾飞自1960年代起始,之前比印度,上海等诸多城市相差甚远,之前英殖的100多年难道都在昏昏欲睡?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这个种子是彭定康种下: 殖民香港近160年的大英帝国,历来派遣的港督都是殖民部和外交部出身,所谓的官僚。而彭总是唯一议会出身,也就是政客,大英帝国操纵政治手法之隐晦阴险可见一斑。在英中交接香港的最后时期,派遣一个擅长操纵民意和运动的港督,为跟他没有任何关系的未来讨价还价,制定未来规划,跟一个房客在交房前,为你的房地产投资来谋利谋划一样,何其可笑。 反讽的是,对经济,港人没有什么诉求,或者说继续“五十年不变”,没有经济诉求的政治诉求是虚妄的也是幼稚的,即便事件的另一个起因是经济原因: 年轻一代对职业的无望……,这也从另一面反映了香港政治的幼稚程度。 反思中国之崛起,还仅仅处在预热阶段,同根同气的港人台人吃不消了,同文日韩越也开始惶恐。一旦这条巨龙起飞,是福是祸,对世界的震荡,这是东亚和东南亚人民现在就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全球人民关心的重大问题。 以上部分文字摘抄于本人新浪博客,2020.10.23略有增补

22Jun/17

“龙在雪域“,不得不博客的读后感

龍在雪域:一九四七年後的西藏(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ws: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Since 1947) 读完厚厚600+页的学术大部头,在豆瓣勾阅不得。添加新书两次,都在最后一步跳异界,看来此书在豆瓣已被查禁。此书乃学术著作,如果不是闲极无聊,满腹莫名的好奇心如我,一般人是不会翻看的。 這本書是西方第一本西藏現代通史。茨仁教授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之中,訪問了許多重要的西藏政治人物,並且運用了許多尚未出版的史料。茨仁教授利用了他無與倫比的人際網路,援引接觸了政界、學界、宗教圈以及媒體,範圍橫跨西藏、中國、亞洲、歐洲、美國,還包含了許許多多前所未見、尚未問世的史料。這本書廣受各界推崇,並被認為是西藏現代史的標準文本。 的确,作为脱藏人,茨仁夏加教授的这本著作完全堪称以上评语。以下说说不足。本书断代史1947-1989,之前,是英藏清/民的博弈,本书可以作为印藏中的博弈的上半场,因为下半场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不足一:作者天然预设了西藏已经是独立国家,有可能是仅仅聚焦一个短短的时空所带来的问题,而这个错误的预设是致命的,让本书所有的叙述都带上了有色眼镜。西藏”流亡政府”在国际社会几十年来碰的头破血流,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其得到的国际社会支持无外乎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中国和西藏人权环境的关切,其二是89时期民粹对中国政府的厌恶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对于“西藏国”,即使是“流亡政府”驻地的铁杆印度,也从来都不承认。 不足二:作者对印度的美化。最典型的表现是中印战争的一笔带过。对战争的起因,以及交战的进程和结果都一笔带过。所谓西藏问题的存在,最深的根源就是印度中国在地区关系上尚不能和谐共处,西藏问题就是这个现象的直接表现。英国人写的“印度对华战争” 就是一个极好的对照读物,虽然本书也数处引用了该书。 2024.3又及:所谓的西藏问题是中国,印度还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多方博弈的结果,印度愚蠢顽固的继承了英帝国的野心,一手造成了中印战争,跟今日北约东扩而造成的乌东战争何其相似,而1949以来中美的敌对,令美国成了印度野心的积极赞助者兼参谋,这跟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又何其相似。 写着写着又想起第三个建议:地方史,沦落成了地方政治史。经济,地理,人口,文化,民情。。。基本上没有介绍和归纳,偶尔有几笔也是围绕着政治。满满的引用注解,基本上都是英国中国和印度的公文。 以作者的功夫和笔力,应该远远超出本书的成就,可惜其眼界和预设前提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