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2013.11.18开始播放6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可以与本文参照,文本视觉各有千秋。此文成文半年后,看到央视2012年拍摄的”茶叶之路“纪录片,该片记录了清朝始的晋商茶叶之路,相较于唐宋起始的茶路只是短短一瞬,期间的纷繁复杂转折已让人目不暇接,可知茶叶的历史如瀚海也。

D5 雅安Oct8

成都汽车票也可以网上买了,车站也有自助取票机。只是去雅安不可以——滚动发车的不可网购,搞不明白啊。

成都猫狗一家

晃悠到中午才到雨城雅安,浪花轰鸣的青衣江和巨大的廊桥让这个小城别有韵味。想起当年专门去Winterset看廊桥遗梦中的廊桥原景,天地之别。不过没历史的美国留存的是木质原装,源远流长的我们是新近水泥。

受到川农大CNTS茶协会茶友的盛情款待,在协会的茶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品茶聊茶,喝到了从没听过的大叶的散藏茶,据说也有些历史了,(它的历史渊源呢?)CNTS协会应该坚持几年了,四方的茶室四面条桌上是茶书,茶,茶具,中间大方台是泡茶品茶的地方。泡了友谊兄弟茶厂出的康砖,大叶散藏茶和云南的下关沱茶。友谊兄弟茶厂的茶烟熏感十足,和雅安茶厂的康砖略有不同,同样回味甘甜。协会天天活动,真正的品茶论道。

CNTS茶会
川农大生活区
穿过校区的濆江背景周公山

传从文成公主进藏起,茶叶开始规模入藏,因路途遥远,牦牛运茶是边运边牧,一旦气候不好,运茶队甚至可能驻扎下来等来年天气转好才继续启程。茶包被日晒雨淋,自然发酵成为黑茶的起始。自宋以降,茶叶成为官营,直至清朝后期改民营。民国(民国期间曾解禁)至改革开放前,倒退回官营,九十年代再次开禁民营,藏销茶名称也从吐蕃时代的蕃茶,宋代的蜀茶,元代的西番茶,明清的边茶,变为今日的藏茶。历史的进退在小小的藏茶贸易中尽现。

茶摊

现今的藏茶的工艺和口味的定型,有明确记载最早自明初1546陕帮茶号义兴隆在雅安创立,而有关藏茶是黑茶最早的记载是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诏“天全六蕃司,专令蒸乌茶易马。”,六州为秦州,洮州,河州,雅州,碉门和黎,三个属陕地(明朝陕甘一省),三个属川地。直到解放前,义兴,天增公,天兴,聚诚,恒泰,市昌隆,丽生源等陕帮茶号仍占据藏茶的主流。陕帮以泾阳石桥镇和王桥镇为主,施行财东制/掌柜制,财东出资拿红股,绝无干涉掌柜的经营,义兴茶行一直运营到到解放后公私合营—中国的股份公司可以历经四百六十余年而不败,在全球应该是位列前茅的,第一?大名鼎鼎的欧洲股份公司的祖宗荷兰东印度公司VOC也不过是1602年才成立的。也证明了党的伟大哈,不管多么古老多么牢固都可以踩在脚下。

自明朝以来。陕帮商人完全把持了四川以至西南的商业,盐业和茶业是陕帮的两大商业核心,茅台镇和茅台酒就是陕帮的创制,所谓”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当时贵州没有好酒,唯一的酒叫“洋柯曲”,酒品低劣。在茅台镇办“协兴”盐号的陕商高绍棠,为酒所困,回到故乡找来凤翔柳林镇酿酒名师田某,携带西凤酒的配方来到茅台镇,利用赤水河的水和当地的优质高粱,经九次勾兑,创造了品质优异的“茅台酒”,当时叫“茅台烧锅”。

四川各个重镇都建有豪华的陕西会馆和山陕会馆,像成都、重庆等地的繁华街道,就是起源于老陕会馆的“陕西街”、“陕西路”,雅安、康定也有陕西街,在雪域高原,草原牧场,大江沿岸到处都有秦商的会馆和店铺。雅安康定是藏茶重镇,明朝主要在雅安,天全,清朝开始市场中心转移到康定,雅安成为茶行总部和生产基地。据民国《西康纪要》一书所载:“西康汉商贸易,多操陕人之手“。在康定城(打箭炉),茶行陕商居其大半。陕西商人占据了茶马贸易总量的大半。户县当地把这些人叫做“炉客”,清末民初户县的“炉客”已达3000余人。到建国前,甘孜州陕西人最多时达7000余人,汉藏所生子女达万余人。在康定,人们说《康定情歌》里张家溜溜的大哥就是个陕西楞娃,李家溜溜的大姐是个藏族美女,“老陕,豆腐,狗,走遍天下有”。现今很多顶着藏族名字的康定人都清楚的知道他爷爷是陕西泾阳,户县某某村的。康定的擀面和锅盔也是陕帮在此的明证。此次时间所限,康定锅庄留作遗憾来日再探吧。

晚上在东西穿城的青衣江两岸遛了一圈。跟所有城市一样,沿江建成了公园绿化带,跟所有城市不同的是沿江公园的一岸是竹椅茶摊麻将摊的长龙,一岸是明档式大排档的长龙,与翠竹老树相映,与淘淘江水共鸣,白天的热气散去,短袖已感身寒了。喝热茶,观景,好安逸哦!

青衣江廊桥

雅安是地理和民族的汉藏分界线,其名称就源于藏语。一说雅是藏文牦牛,安的意思是牦牛可以平安到气候凉爽的雅安,再往前是炎热的成都平原,牦牛就不安了,是个汉藏双语合成的地名。一说雅安是个完全的藏语:牦牛尾巴。自唐代起派高杨二将军(老陕?)入雅安戍边,高杨两家转变为土司统治,历经七百六十多年各种朝代,高杨土司被雍正“改土归流”终结了,雅安地区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下。

D6蒙山顶上茶 oct9

蜀山幽——大假之后。川西蜀山之幽,是湿润凉爽的空气,满眼的暗绿颜色,汩汩山泉和鸟鸣衬托出的人类痕迹的绝无,心理的遥远;蜀山绿——人踩不到摸不到的地方。石阶的两端绿苔,山道扶手,岩壁,更无须说树木了。

蜀山绿–这张绿照其实不并没有反应深绿的状态,随手照拿来充数了,看过蜀绿的知道的DSC_0060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在雅安这基本成了大俗话了,到处是龙大哥奉茶的广告画。这句俗语出自元李德载的小令“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雨雾蒙沫”,是蒙山名字的来历。传说女娲补天,大功告成之际力竭身亡,留下雅安一点天漏没补全,身融大地成蒙山之势,雅雨也成为雅安三绝之首。

民国时期的“茶马贾道”科考团成员孙明经在雅安特意拜访“西洋茶痴”施勉志(Frederic N Smith)教士,西洋客套,川式客套开场,聊到沿途风土,科考队种种,最后聊到个人的生平兴致,无论孙明经如何暗示喝茶,茶痴充耳不闻。孙口干舌燥的告辞,茶痴看看天才说好了好了,可以采云煮云了。一直中洋并用的谈话,这个荥经川腔的“采云煮云”孙经明完全没听明白。雅安人请人吃茶,讲究的是“采雅云,泡雅茶,待雅客”。采云就是以荥经本地制的采集雅雨的圆陶盘收集雨水用来煮茶,收雨水的陶盘叫“采云”,采云下盛水的杯状陶器曰“纳云”,煮茶之陶器曰“煮云”,还有“哓云”和“春月”,你猜是毛?
江边茶座IMG_20131010_122202

南一路搭乘雅安-名山公交,上车两元。中途蒙顶山门站下,换乘名山-蒙顶山的小巴,很方便。后来知道雅安旅游车站也有直达蒙顶的车子。小巴上有老妪老头背茶篓,以为是上山采茶。跟名山旅馆业下夜班的前座小姑娘聊才知是赶早市卖光东西回家了。小姑娘说家家有茶园,但她从没采过茶,再问就不说了。城市看乡下从来都是俯视,山里人也许也一样:城市人多却都不认识,钱多之地但是没有立身之本,五行奇差。山里人享受洞天福地,最洁净的空气和水,最好的吃食,想赚钱,下地划拉一下都是城里人千金难求的宝…

四十五元淡季票进入公园,先参观雅安茶厂筹建的藏茶博物馆。一个人慢悠悠转。简单的茶史和各类茶叶的样品和介绍。还有一些宋元以降的茶具。相关藏茶的是简单的生产和茶马古道的介绍,也有说茶马古道是茶马贾道的讹传。
藏茶博物馆的台阶IMG_20131009_095159

茶祖的皇茶园-最早的人工茶园DSC_0072

登顶回天盖寺喝茶小憩,数株号称两千年银杏参天,茶祖吴理真选的地方不会有错。已有后来者一桌在手谈。你妹的,这才是绝顶的生活啊。没喝两口茶,手谈成了京骂,你妹的,蜀山之幽被你们直接干掉了50%。看书写小记一个多小时,前前后后也就三四家过往,好安逸哟。

IMG_20131009_121128

天盖寺茶祖庙前喝茶
接着喝IMG_20131009_121500

农家的猫狗活得很不易啊,蒙顶候车时几个小瘦猫来回踅摸吃的,冲着俺喵喵叫不停。一条小贵妇狗倒是不瘦,走过一个黑白猫时被挠惨叫几声,调头逃窜了。农家土鸡——几只芦花鸡肥肥,遍地咕咕地啄食。

名山到新镇一路茶园茶场。新镇的茶马司遗址震后成了危房,大门紧锁。许诺给点香火钱后,门前老妇带我找到旁边店里的老妇,拿钥匙开门。后院被改成了佛堂,乡里的善男信女仍旧来此做法行礼。老妇说自幼记事起此地一直是庙,九年前三个和尚圆寂后庙产充公,拆除佛像,改成了茶马司遗址。后门进入茶马司的正堂,屋顶成了筛子,进前院子可以看到大门的石门柱已裂为两节–说是芦山地震给搞的,此地不来也罢。
茶马司大门IMG_20131009_153948

茶经: 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看到名山县,总是不由自主想到“茗山”。自隋设县,其时有鸡鸣山在县内。查了谷歌没有茗山之说,也许名山是鸣山的讹传,看来以茶为县名的只有湖南茶陵了。小河流经名山,清澈见底,在雅安汇入青衣江的濆江也是河水清清,有长脚水鸟涉水,山清水秀,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福地啊,这里也是长寿之乡。

回雅安,看到广告雅安电信宽带100M/100 月。江边喝茶去。

IMG_20131009_174148

雅安名吃达达面-渊源不可考。强烈怀疑是陕人的大大的同音通假,秦腔称父亲为大,发音二声和达一样。叔则为二大,三大如此等等。以雅安陕商之显赫,很可能大大都成了陕人的代称。以俺老陕的纯正味觉吃达达面,与关中调味无二。

D7 上里古镇 Oct10

阴转晴

出雅安市区10分钟,两边山势陡峭起来,淙淙山水不时在路两边作响,蜀地翠竹也沿路密密丛丛,满眼的绿。去上里半路有碧峰峡自然景区和熊猫基地,熊猫选地儿的眼光应该顶上的吧。中里镇移动光纤4M/280年。
上里旧称五家口,是雅安庐山康定的交通要道。韩家银子,杨家顶子,陈家谷子,张家碇子,徐家女子是当地五大家族的俗称。转了一圈,貌似只有银子家有片瓦留存。

上里IMG_20131010_110221

韩家陕西泾阳余家渡人氏,康熙年间响应国家的号召湖广填四川。定居上里经营陕西土布起家,其后经营过自贡盐业,茶,丝绸,木材,上里第一大户。若干代后韩家三兄弟并列筑起三进大院,呈九宫格布局。房前坝子(四川话广场,平地)延伸到河边,屋后花园直抵山根,石条砌女儿墙最外围住房子坝子花园,同时三家以青石砌防火墙分隔,侧门互通。河前是十八罗汉山,屋后观音山,俗称十八罗汉拜观音,韩宅靠山面水,风水绝佳。

韩老三的正屋,陕人风俗是文武兼修,韩家文举武举都有DSC_0089

韩老大正院的猫IMG_20131010_102545
IMG_20131010_092731

韩家家训
四川酱IMG_20131010_111830

这都是韩家女婿告诉我的。如今他们夫妇俩负责着韩宅的维护,运营。他们的地盘是韩老大宅的第三进宅院和后花园,九宫格的大宅院落只有这一片天地被收拾的井井有条,别有洞天。这个九宫格只是韩家当年十几个宅院的一个。现今河边的韩家女儿墙已看不到了,韩家坝子的地面上,则在几年前的旅游政绩工程中建起了遍布天朝的恶俗旅游仿古一条街。一条街上游客熙熙,老韩家旧宅木有游客,你妹啊!解放后韩土豪被打倒,韩宅归公曾被用作学校,后因迁校废弃。现在地方要恢复古迹发展旅游,地方政府拿不出钱维护古迹–即使有经费,也是另起新楼。韩家后人现在回到故地,但是并不是房产的主人,靠收一点点门票和做客栈生意的钱用来韩宅的底线式维护,这根新镇的茶马司一个模样,有心人没有根底,无心之人把持一切而不为或者妄为,这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

下午参观雅安博物馆,是我国汉代石刻的数量最多的发现地,插翅石老虎(天禄)不同凡响。镇馆之宝乃“成都茅”,可考成都二字最早的出处,还有号称“中华第一吻”的石雕。南方丝路和藏茶的专题则是我的焦点。

牛X古人的发

南方丝绸之路(蜀地通过云南缅甸到东南亚和印度)尚有争议,且不说元代前四川云南之间木有商道,其后有商道了也跟茶马贸易木有一毛钱关系。还有大嘴派说自唐以后,川藏道通,可以经拉萨一直到尼泊尔和印度,或者一路成都经昆明走滇藏。严谨派说非也非也,你妹的以现今之情形推导古时的过往不是大叔我的作风。道通不代表商通,你妹的你爬到Everest顶然后滑雪到加德满都,道是通了,你给我沿大嘴道运一车猪过去试试。况且山道复杂,几年没人走,就会坍塌荆棘,道塞。明代以前川藏贸易都是走的唐蕃古道–大致现在的青藏线,由川陕甘青一路入藏,陕甘一段与丝绸之路共路。明朝开始川藏道兴,起点雅安,经康定终点就是拉萨,跟印尼也木有关系。川藏道可考的最早时间是宋代。到了清朝,藏茶贸易基本上只走康定川藏道了。

藏茶运输,“茶背子”的作用不可磨灭。一条藏茶16斤,力士可背20条320斤,一般的可背10条多。还有小孩妇女也是茶背子大军的一员,高峰时期茶背子有5万之众。这些都是雅安地区的穷苦农民,有农闲去打零工的,也有职业背茶的。从雅安起,荥经接力或一口气背到康定,期间要翻过川藏路第一座高峰二郎山-翻山,不是过隧道哦。康定锅庄杀牦牛取皮,对茶条再包一层牦牛皮后,转牦牛驮队运至拉萨。

茶背子

“茶马贾道”科考队一留英武汉大学老师善马术。为行路特意自费买了一匹马沿路骑乘。不想马匹成了累赘,诸多地方,马匹必须连推带拽才可经过,遑论载货了,科考队这才认识到为什么不用马队运茶,连土匪都不碰茶背子,你妹的200斤边茶土匪搞不定啊。蜀地本是富庶温和之地,竟有如此吃苦耐劳强悍的人民,推而广之,天朝老百姓太牛x了,太苦x了。博物馆有一些茶背子的照片,工具和雕塑,在这里俺向吃苦耐劳的天朝百姓致以最高的敬意。

西洋茶痴待过的教堂

 D8 义兴茶行 Oct11

早晨在川农的校园慢跑,绕着川农环山路跑了两圈,山清水秀氧气多,如果再入校门,这里绝对是我的短名单里的。

川农晨练
晨练心路

联系了雅安茶厂,接电话的女士很热情的欢迎参观。兴冲冲打车到了大兴镇的茶厂(老雅安茶厂原址就是现今的雅安博物馆),在门口碰到正要离去的厂长,没有法接待俺。又碰到女厂长,也给俺了个冷脸,转头走回厂区。只有好心的看门大爷给俺宽心,给俺说抱歉,唉,这一路的奔波,白忙了。当即查找义兴茶厂,电联参观事宜,得到首肯后,赶赴南一路搭公交奔名山转小巴奔新镇的义行茶厂–就在前几天来的茶马司一公里的地方,我累啊。据《西康纪要》载陕商泾阳人刘兴义在雅安开设的“兴义茶庄”每年的利润不少于16万两,王桥的于家利润10万两以上。
义兴茶
还是义兴茶
义兴的大内总管戴女士款待了俺,和一位深圳来的老雅安人一起品茶聊天。义兴跟解放前的陕帮义兴茶号并无渊源–仅存的陕籍茶人都在雅安茶厂,也都退休了–这次看来没有时间跟泾阳茶人聊天了。新晋的藏茶厂基本都是做内销生意,从老茶厂请师傅,同时创新工艺,搞低氟品种,还有例如在这里喝到的烘培香型。那位老雅安大哥对老雅安的城市面貌和民风推崇有加,除了川菜,现在的一切跟他的记忆已经无关了。老雅安说昨天雅安茶厂搞活动给退休老茶人过重阳节,怪不得都两位厂长都行色匆匆,爱答不理的,都是缘分啊!

喝到了10年的藏茶,平和里味道依然醇厚,回甘持久。再试新产茶没有那种入口淡淡,但持久不散的茶的甘甜,跟年轻人一样,没个长性。

2004,2005年西南农大两次组织的中日韩藏茶考察队跑遍藏区和茶马川藏道,发现了个有趣的问题。藏族嗜好酥油茶,如果饮浓茶,普遍出现头痛。所以现在普遍饮淡茶,酥油量不变,茶叶减量。结果藏人普遍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很反讽哈,所有的藏茶黑茶厂家都说此茶是化解三高的奇药。科考队认为是饮浓茶改为饮淡茶的习惯造成的。头痛原因是因为茶叶内的儿茶素类物质没有充分氧化及转化。当儿茶素类物质进入人体内氧化及转化会消耗氧气,造成局部缺氧引起头痛。儿茶素未氧化及转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其一现在藏茶从出厂到消费者的时间,最短不到一个星期,茶叶缺乏转化的时间。其二藏民现在也不似过去存茶,随喝随买。其三藏茶官营解禁后(九十年代),厂家为了减少价格风险加快资金运转,茶叶的陈仓时间过短。其四个别厂家过于简化生产流程,发酵不够,压茶过紧难以转化。看来藏茶也需要科学购买,科学品饮。

针对内销的藏茶,一般会大大降低茶梗含量,加大芽叶的比例,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藏茶的氟含量。但出现的问题是口味更淡,到底该怎样,这个只能留给厂家和市场的博弈来决定了。降低茶梗还有个笑话:刚解放时,政府看到边销茶里满眼的大茶梗,认为是奸商愚弄牧民同胞,于是要求剔除茶梗。结果牧民们喝到了改良的无梗边茶后疯狂吐槽,你妹的一点茶味道都木有,别给俺们搞花活儿了。

下午奔成都,晚上火车十堰。从成都站的茶室直接登车,上车发现俺是该车厢第一人,也是俺的人生记录啊。

成都地铁
成都电信100m/100月

CC BY-NC-SA 4.0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