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历史密不可分,本文考察了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名称及其文字起源,去透视文字以及历史的变迁。

2020.8.22按:本帖原先都配有图片和甲骨金文字形图,因博客几经变迁,图片已无法访问,建议可访问www.zdic.net查询相关甲骨金文。

闲话一下,春节游宝鸡青铜博物馆,镇馆国宝之一“何尊”, 是目前考古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出处。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3字残损,现存119字。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可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文献相互印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铭文全文如下: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惟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毖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行礼福之祭。丙戌日,成王在京宫大室对同族何进行训诰说:“你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后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后告祭于天,以这里作为天下中心,治理民众。”成王将贝壳30朋赏赐给何,何因此作尊以纪念。

成周即雒邑即秦朝起被称为洛阳,在西周初期是“天下的中心”—当然这是周人的视野了。考察一下禹贡九州的中原概念:以河南省现有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分析中原地区所涉及的地理单元的话,它的边缘区在历史上最少涉及到五个地缘概念,即:河洛、南阳、淮上、河济、河间。而在“中原”的东侧,还有一个未被划入河南省范围的缘地缘概念“泗上”。这六个地缘板块共同的构成了“中原外围地区”,它们所围就的区域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原腹地”,也就是真正的“天下之中”。

洛阳乃东西的要冲,南北晋楚,这个天下中心也不过是将关中泾渭流域加入中原再平衡,就新的地理形势重新东西南北取中而已了, 东部指以安阳为核心的旧朝“殷商”, 以及西部的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周人老家“丰镐”,中心西移了—这个天下好像不是很大啊。 “中国”之意亦即其字面意义, 而不是如今天之天朝的国名。虽说如此, “中国”的字面意义已经长久地深深的刻在了这片土地的子民的思维的最深处,埋藏在其不为所知的潜意识里。考察中国河流名称变迁, 尤其是黄河长江及其支流文字历史,是不是也跟“中国”一样揭示了一些潜规则呢?

中国的河流,自秦汉以来都是称“水”的, 所以江河名称的构造是“江河名”+“水”, 比如河水(黄河),淮水(淮河),江水(长江), 济水(呵呵这个没有现代名称,因为古时济水被黄河下游侵占了,名字也就以化石形态留存于今)。看“水经注”,遍及黄淮长江流域,一律以“水”称之, 以至有“浙江水”,“延江水”,“斤江水”。但是有两个特例“沽河”以及“瓠子河”, 不带水字, 以河结尾,说明早在“水经”成书的汉代, 迟至“水经注”的北魏,河字在北方已经转意,可以取代“水”字了(后注:这个结论有些冒失,古黄河下游有九河之称,以上两个河很可能是九河的残留名称)。

先秦时代,《尚书·禹贡》是中国最早记载河流的地理著作,其中记载的江河共52条,单言其名的47条,占总数的90.4%。以”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为例, 单名为主,“河流名”+“水”的河名沇水也有出处。这极有可能是因为甲骨文书写不便引起的简化,也许在先秦时代,口语中也都是“河流名”+“水”的构成, 只因为甲骨文是要刀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将某些不会被混淆的河流名以单字书写。


古代有四渎,即四条主要河流,在中国古人心目地位很突出。所谓五岳四渎,都是国家祭祀的。四渎最早的总称出自《尔雅*释水》:“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尔雅成书于秦汉,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说明直至东周至秦汉时期,四渎是中国最重要的大河,这也可以看成是当时所谓中国的主要区域,珠江闽江和黑龙江流域尚属于域外。


传说的夏代禹贡九州图的四渎,更可能是战国时期的解读


四渎中黄济淮的争斗历史

商朝是中国信史的开始, 我们可以考察甲骨文相关河流的字源来印证一下四渎的重要性。

造字解说

,甲骨文字形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上液体向下流泻飞溅的样子。造字本义: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有的甲骨文像山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崎岖岩壁的形象淡化为流动的曲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表示岩壁的折线简化成一竖,将篆文的四点液滴形状连写成,泉流的象形特征由此消失。

造字解说

,甲骨文字形相似而结构相反。两道折线表示岩壁耸立的两岸,中间的虚线表示急湍的水流。造字本义: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有的甲骨文将中间的虚线写成实线。有的甲骨文中加(头朝下的,表示人在河中顺流而下),表明是远古山民的交通要道。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解说

,甲骨文(激流大川)(止,即),表示站在水边,准备涉渡大川。造字本义:非舟船无以越渡的大川,即北方第一大川,
即黄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的中国第二大川流有的甲骨文(水,川)(于,号角),
表示隔岸吹号,叫船摆渡。金文(何,喝,呼叫)(水,川),表示吆喝呼船,渡川过江。有的金文省略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古人称登山而呼为*  ,称临川唤船为

造字解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动作一致,节奏相同。,金文(水,渡河)(齐,相等,统一),造字本义:众人在同一船上喊着号子,以统一节奏发劲,整齐划桨,强渡激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类推简化为

造字解说

,甲骨文(飞鸟)(河川),表示大鸟飞过河。造字本义:名词,只有大鸟才能飞越的北方大河,发源于桐柏山,经高邮湖汇入长江金文代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古人称非鸟儿无以至顶的高山为;称非鸟儿难以逾越的大河叫

造字解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大。,金文(工,即,大)(水,河),表示特大河流。造字本义:中华最大河,发源于中国西北(青海唐古拉山),由西至东流经中国中南部广大地区,流入东海的河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在汉字中除了表示精巧,通常还有巨大的意思:大河为大穴为*  ;大虫(龙)为*  ;大贝为*  ;大棍为*  ;大瓮为*  


造字解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买卖、交易。,篆文(水)(賣,交易,比喻流通),表示疏通污水的水沟。造字本义:住宅区的排污水沟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将篆文的写成

以上是水川河济淮江渎7字的演化史。甲骨文只有水川河淮, 四渎中两外两个竟然没有收录,渎字本身到篆体字秦朝才出现。 不过济水的上游沇水有甲骨文字。《汉书·地理志》叙沇水自发源至入海,并未提到发源以后即改称济水,则沇水的古义实指济水全流。禹贡和汉书的记述有些不一致,但是多少解答了我们的一些疑问:居于殷商文化区核心的济水为什么没有甲骨文字?其一是济字的甲骨文尚未被解读, 其二是被称为沇水。

下面再考察一些以殷墟为核心东至山东,西至陕西,南至两湖,北至河北的次要河流的名字。

 河南篇


造字解说

,甲骨文(水,川、河)(倒写的,表示行军)(水,河),造字本义:突破河界,进犯他邑有的甲骨文,明确侵略含义。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当犯河入侵本义已消失,该字只用于河名与地名。古人称犯地为,称犯河为。魏晋之前洛水指今天的北洛河,在陕西境内。今天的洛河称为雒河。


造字解说

,甲骨文(河或水,表示漂洗)(女),造字本义:浣衣女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 写成     

古水名 [Huanshui River]。在河南省北境,今名安阳河。源出林县,东流经安阳市到内黄县入卫河

陕西

泾河渭河,陕西流入黄河的主要支流,泾渭分明就是这两条河。


造字解说

,金文(难,受折磨)(水,河流),表示流放的水域。造字本义:长江最大支流,古代中原朝庭常常流放政治犯的西北水域有的金文(水,河流)(茣,披枷套索受刑),强调刑罚。籀文,并加(域),表示汉水是专制时代政治犯的难域。篆文承续晚期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写成

两湖江淮

湘沅是两条湖南的大江,然后是湖北安徽江苏。这个区域基本上都是长江的支流

 河北

没啥大河, 这个Nuan(2)河就是滦河古名。

 山东

泗水沂河也流经山东

看了一圈,殷商人根本不拿四渎当回事,除了河淮(沇水也算一个吧)二字有甲骨文,其它浩荡如长江连个甲骨文命名都没有。在河南,即使流经殷墟的小河洹河, 也留甲骨文。可以说离开河南, 无论大江大河,除了湘沅汉有周朝的金文,其余最早的文字都是篆文。

汉代流传下来的“水经”, 已经有“河”字转意了, 有了“沽河”,“瓠子河”而不是X“水”了。但是对于商代未到达的南方的浙江,斤江和延江,还要顽固地以水后缀之。

至于“江”的名称来源,据说是早期中国南方民族集团的叫法。商周时期黄河流域是文明的中心,北方民族势力南扩,走到长江边,看到一条大水道,可以跟黄河媲美,很惊讶。便问:what’s this?(大意如此,因为语言肯定不通)当地人问答:gang(音)。于金文就记“江”了,曰“江水”。到了浙江斤江延江, 土人说叫“ZheGang, JinGang, YanGang”, 于是周人秦人记为 “浙江水。。。”

现在南方部分方言还把水道称“gang”的,比如吴方言。上海很多地方也叫XX港。大约就是gang的意思。湖北蒲圻的羊楼洞有几条小溪,也称为“北港,南港”, 跟吴方言有共通之处, 可能也是指“江”,意思是河流。广东话就更不必说了–珠江就是“JuGang”。这个Gang应该就是中原古音,用来标记吴越湘楚地带的的土音“江”, 意思相当于中原地带的“水”, 现代的“江河”

考察古代小说,”柳毅传”,”西京杂记”成于唐晋,提到河流一概称”水”,没有”江河”,但是有个”江湖”—长江洞庭也。到了元末的”水浒传”,浔阳江,混江龙,已经明明白白不是专指长江,而是具有了”河流”的意思了。

由此看来宋元以后,随着草原民族入主中原,传承并改造汉字以,再加长江以南的本土文化也入主了汉字,”江”字也恢复了其本意,跟北方的”水”和”河”成了同义词,长江以南的河流也就”江”为名了。同时河字有了小水浑浊的潜在含义, 江有了大水清澈的潜在含义。下图可以为这个变化趋势做一个脚注。

黑龙江的名称演变

hlj

考察西南地区有一些称河的特例,比如红水河,大渡河之类,应该是元代吞并云南,北方文化强势时取的名字,应该都是浑浊的河流;而东北很多称江的,比如黑龙江、松花江,潜台词就是清澈的大河。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外的河流命名一概为”河”,根据俺分析的南北文化交替之说,你认为是什么时候命名的呢?

最后免费附送几个带水珠的甲骨文把玩儿,enjoy!


造字解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树木。,甲骨文(木,树)(水,雨水),表示雨洒树叶。造字本义:雨洒树叶篆文将甲骨文的混合结构写成左右结构,将写成。隶书将篆文的写成三点水古人称浸身为,洗头为,冲水为,洗手为,泡脚为


造字解说

,甲骨文像一个人站在水盆上,身上溅着水花。金文(水)(山谷),表示在山谷溪涧洗澡。造字本义:洗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古人称浸身为,洗头为,冲水为,洗手为,泡脚为


造字解说

,甲骨文 的中间加一个小三角或小圆圈指事符号,表示河川中央的冲积沙洲。造字本义:独立于河心的冲积沙洲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在河川的两岸也误加小圆圈(小岛、沙洲)。隶书将篆文的三个小圆圈写成三个点。当河心沙洲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另造代替。

字形演变


造字解说

,甲骨文像水从器皿上溢出。当满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代替。造字本义:水从器皿满出来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将篆文的写成


字形演变


造字解说

,甲骨文(水,河川)(子,小孩),像小孩漂浮在河水中。造字本义:小孩在河里游泳有的甲骨文写成。篆文将甲骨文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有的篆文(捆绑)代替
表示将学泳的孩子系在漂浮物上。

字源分析引用自vividict.com和zdic.net,一并致谢。”黑龙江的名称演变“引用自胡本荣,梁祯堂,谢永刚.松花江干流名称的历史演变和源头的变革[J].水利水电技术,1996:2-4.

CC BY-NC-SA 4.0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