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周易

02May/21

赵王鼓瑟,秦王击缶

史记有: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古人以五音虞情,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功用和场合,上文之瑟和缶很可能就暗藏了先秦时代的“乐理”。 春秋左传有: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周语有:琴瑟尚宮,鍾尚羽,石尚角,匏竹利制,大不逾宮,細不過羽。夫宮,音之主也。封禅书有: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诗经中多有鼓瑟之词,琴瑟并举,其诗乃君子之诗,多为弔丧送亡之诗,其意宫主也,宫,主之居,坟陵乃后世之宫;主,国之本也,君王也。若单论鼓瑟,有坤阴之象,或有关丧亡或有关妇人。琴瑟乃君子之乐,多用于“儀節”即节丧之事,然有琴瑟有雌雄阴阳之分,琴乾瑟坤也。二王相会,秦王强逼赵王鼓瑟,乃以此论雌雄也。 说文有: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周易离卦有:不鼓缶而歌。陈风宛丘有:坎其击缶,宛丘之道。周语伶州鸠有: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絲尚宮,匏竹尚議,革木一聲。:新序有:齊景公飲酒而樂,釋衣冠自鼓缶,謂侍者曰:「仁人亦樂是夫?」梁丘子曰:「仁人耳目亦猶人也?奚為獨不樂此也。」公曰:「速駕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公曰:「寡人甚樂此樂也,願與夫子共之,請去禮」。一般以为缶为日常容器,平民之器,然周语归瓦丝为宫音,说明上古时瓦缶乃国乐也。吕氏春秋“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革各)冒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可知远古君王之大乐,以土缶,石磬和弦瑟为要,被认为是尧都的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有石磬、土鼓、鼍鼓这样的大型礼乐器。石磬长约44—95厘米,土鼓高约45—142厘米,至于完整的鼍鼓则高约1米以上,鼓腔外表施彩绘图案。此类大型礼乐器应当是组配使用,其组配形式,通常是1件石磬、2件鼍鼓、1件土鼓。这种使用大型组合礼乐器随葬的现象,在殷墟中也仅见于王陵或王室大墓,说文”秦人鼓之以節謌“不知此乃秦人恪守古制,反而以为击缶为秦俗粗鄙,这很可能是误读战国策蔺相如逼迫秦王击缶的故事而演义所得,到西汉杨恽作拊缶歌时,不知其视缶为何物。总之,诗经国语时代缶依然为雅乐国乐,而自春秋以来文献则无此乐器记载,被视为平民忘情纵歌的鼓点乐器。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或以此论贵贱也,或言秦王以礼乐事赵王,即论等序也,现在已经很难判断了,毕竟春秋战国时代万物更新,无数的礼法旧俗都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齐景公击缶之故事,也说明战国时代击缶并非秦风,更似平民之风。2008北京奥运千人击缶,正和瓦丝乃宫调正乐,礼天大雅之乐也。

16Apr/21

国风中的五首五章诗

以先秦哲学及其数字观,分析了诗经中风雅的篇章结构,发现了风雅以三章四章为常的规律。以此原则,着重分析了邶风柏舟,大雅緜,小雅斯干,小明,正月等几首“无常”之歌及其可能的背景,推断小雅正月乃携王之诗。 In line with the Chinese philosophy of Pre-Qin, the rule of chapters is analysed aginst States Wind and Ya in the Book of Songs. Several abnormal poems, which does not compliantRead More…

30Mar/21

古诗漫谈 滁州西涧 vs 邶风 柏舟 谈古诗中的舟和船

在Duolingo的中国古诗双周聚会,诗友和中文爱好者分享和交流的地方。 本视频也可在Bilibili这里看:滁州西涧 vs 邶风 柏舟 谈古诗中的舟和船 本视频是会议录屏,从经典文献中“舟”的释读,历代的有关“舟”的诗句,分析了”舟”在中国古典哲学和诗词里的几种意象的产生和转变。“舟”最早于周易和尚书里是圣王济天下,利万民之器,到了诗经邶风的柏舟一诗里,已经化身为国家和君王的象征,这大概也是荀子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所传孔子言论的来由。自魏晋南北朝尤以唐代为代表,舟船成为个人及其命运的意象,直至今天仍为大众所熟悉,所运用。 以邶风 柏舟作为具体案例,了解了”舟“在古诗中最初的含义。 结合庄子“不系之舟”的哲学理念和“韦应物的历史背景和生平,详细分析了“滁州西涧”一诗精妙款曲的写作手法以及独一无二的“有系之舟”的文学意象,堪称古典“舟”之意境的写作巅峰。 补充:“滁州西涧”乃韦应物述怀之作,对地面“幽草”和上位“黄鹂”的向背,急急春潮的动荡时事,到固守边陲”野渡“的”有系之舟”, 无不反映了韦苏州旻天怀人的人生志向。恬淡是他的文字的映像,悲天悯人是他的真心所在。“恬淡高远”四字不虚也。

27Mar/21

“耨”,活化石秦腔?

秦腔nou4音是个日常高频词,比如“你nou啥?”, “包(不要之意,BuYao连拼)nou咧”, “你胡nou啥?”,“nou一下”。在关中的地面, 即使今天你没说nou,明天一定会说,就是这么普遍。当今受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以“弄”音代替nou, 比如“包胡弄(nong4)咧”。Nou的意思于日常口语中基本等同于“弄”, 就是“做事,折腾”的意思。 今读周易系辞,有: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耨(异体鎒)字音nou4,跟秦腔日常音完全相同。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nou音部仅此独字:耨。先秦典籍,多以”耕耨” 连用互训,就是在地里劳作的意思。管子有“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鎌、一鎒、一椎、一銍,然後成為農”,则“耨”当为农具的一种,跟耒耜一样的日常农具。管子还有“張耜當弩,銚耨當劍戟”,将耒耜和耨互比,一个弯曲如弓,一个笔直如剑戟。还有“造父方耨”,“治國者若鎒田” 中用字,已经不完全是耕作之意,而是更接近今日之秦腔了:治事做活。有意思的是号称完全继承周人衣钵的鲁人春秋三传,几十万字仅有一例“耨”, 而有周之典籍,战国之齐秦之故语,还有两汉,耨来耨去,俯拾皆是,有如今日之秦地儿女,每天你耨我,我耨你,耨个不停。不知今日之齐地口语中还有此nou音否。不过越来越多的发音已经不是nou而是nong了,我周秦汉唐最后的遗韵难道就要在这一代消亡了? 周秦故地,农事神鬼国家之精神已经深深植入民风地气,日常秦腔以农事之“耨”引申为劳作,折腾,以神鬼之“蓍龟”来代用口语中的谋划,阴谋,以“羞/亏先人”为有生的最大耻辱或者诅咒。泱泱秦腔夏雅,中国语言的根基,还能延续下去么? 以下是先秦两汉典籍里出现“耨”的段落。两汉之后,除了引用前朝典籍,文献里”耨”字罕见。大概就是文气南移,正音被夺了。 逸周书 若農之服田,務耕而不耨,維草其宅之,既秋而不穫,維禽其饗之,人而獲飢,云誰哀之? 周语 徇,農師一之,農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師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則大徇,耨獲亦如之。 王治農于籍,蒐于農隙,耨獲亦于籍,狝于既烝,狩于畢時,是皆習民數者也, 齐语 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于田野 春秋左传 初,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注:臼祭,胥臣也,晋国人氏。晋南关中自古秦晋一家也,口音风俗近似。 孟子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庄子 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餘里。 春雨日時,草木怒生,銚鎒於是乎始修,草木之到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 韩非子 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 不服兵革而顯,不親耕耨而名,又所以教於國也。 造父方耨,得有子父乘車過者,馬驚而不行,其子下車牽馬,父子推車請造父助我推車,造父因收器輟而寄載之,援其子之乘,乃始檢轡持筴,未之用也而馬轡驚矣。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