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四渎

26Feb/16

五岳四渎和长平之战

丙申新春陕豫晋冀游记。从西安出发,高铁绿皮铁路长途短途汽车,跌跌撞撞回到北京。 一个小时高铁,就到了华山北站。跟大多数二三线高铁站一样, 新候车楼和空荡的大广场矗立在荒野里。躲过车虫,坐上免费公交,一站就到了岳庙仿古街。 售票口跟几个年轻人一起抱怨了100元华山门票的淡季价格,对于只访岳庙的人,100元贵的没有天理,售票小姑娘被大家劈头盖脑的嘲笑,抱怨,责骂,脸色依然平平,处乱不惊。 在门口遛个小弯,顺了气,掏出100进门。由此看到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就跟初一前后热烈深蓝的天气,到今天已是雾霭,南面数里的西岳华山看不到一点痕迹。 华岳庙汉代兴起,最后一次被同治民族起义-同治回乱所焚。地面所见,基本都是新中国的建筑,看来解说词中的民族起义绝不是最后一次损毁,民国,日寇,文革都是极佳的西岳庙终结者的候选人。唯有孤零零的石牌楼,天下第一碑残迹和汉柏作为亲历和见证了。 左宗棠西剿捻军和回乱时重修的华岳庙,可曾想到在其后100多年里,小小华岳庙几经天灾人祸。近代中华的屈辱衰弱,外侵,内乱,在帝国的核心地带,也清清楚楚的留下了痕迹。查了查五岳的岳庙都在, 北岳庙因为是元制,是国保一期。东岳西岳庙都是国保三期。中岳清制跟着嵩山系列奋力搞成了世遗,南岳庙上不了国保的法眼。看来五岳庙也就这样了,名气最小的北岳庙保留最好,其它的也就看看仿建,感受一下气势了。 扫兴离去,搭小巴去潼关。一去二十多里地, 小巴磨磨蹭蹭开了一个半小时,一车的本地人其乐融融,就这么慢慢的晃着。这里距同治回乱的发源地华县圣山砍竹地也不远,20公里而已。 没留神小巴已过港口,秦东镇,到了潼关,完全不是我的想象的依山据河的战略要地。想象中的是老潼关,没有什么留下了, 眼前的新潼关在平原上。潼关不算名关,汉之前以函谷关为要,东汉起潼关开始作为京畿的门户才开始变成要地,防西面敌。潼关一路向东就是函谷关,这个地带也叫桃林塞,古时都是桃林。金庸的桃谷六仙想来就是借这个历史吧–每每大侠或盗匪要上华山,都会过桃谷六仙的地面。 错过了3点多的火车,只好在阴冷的候车室里熬到4:30才搭上火车。洛阳下车按了一个很贵的足浴,换搭火车奔济源济渎庙。 济源还是河南境地,一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的路程,说话跟南面洛阳, 北面长治完全不同,直觉告诉我济源话古风犹在,不知道有人研究与否。这是个东王屋山,西和北太行山, 南黄河的小王国。古为轵地,是工商农业具发达的先秦封国之一,盐铁论中的天下名都之温轵,其中的轵就是此地。太行八陉第一陉轵关陉就在市东,是秦国取南阳的路径。 济源博物馆规模不大,汉代及汉代前的展品居多,有不少精美展品。布展和解说也是俺比较喜欢的类型,对轵地的特点一目了然。几个关键词:轵关陉,轵邑,伐原示信/迁民示仁,沁园/沁水公主,侠客聂政郭解,道教第一洞天王屋山。汉代及之前是位列全国的工商文化宝地,唐之后逐渐平淡。看看汉朝轵人的灶台和烧烤炉架吧, 不让今人,也比后来邯郸看到的赵人的灶台要丰盛。 济源得名济水,古时位列五岳四渎,现在已经消失了。这张地图中济水下穿黄河,这是古书里的描述。可是两条大河如何上下交错,没人能说得清楚了,是济水的最大的谜题。如果没有济源,济宁,济南,临济这些地名,还有济渎庙,济水也许就被完全忘掉了。如此大河,在两千年中消失,沧海桑田,古人所言不虚。 济渎庙隋代创设,直到清代济水-大清河完全消失,期间济水水流微弱, 数次断流。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许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水甚细而尊四渎,何也?”许敬宗答曰:“渎之为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 大年初五济渎庙会熙熙攘攘,门票也不收了,爽! 国人天地人鬼(神)不分,皇家一概祭祀,封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贫民出身, 是个过日子很细发的主子。颁发“大明诏旨”, 人归人, 神归神, 国家不管神事了。这个抠门皇帝还做了一件影响天朝子民至今的大事:废除团茶,提倡喝散茶,也就是今天大家拿散茶叶冲泡的饮茶方法。废团喝散目的也是要省钱。大名诏旨石碑还完好的保留在济渎庙。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理应都有“大名诏旨”碑的, 全国保存下来的不过三四处。 北海庙在济渎庙的后面,两个庙组成一个大院落。北海即瀚海,今天的贝加尔湖。唐贞元十二年,朝廷鉴于北海远在大漠之北,不便祭祀,故在济渎庙后增建了北海庙。所以现在济渎庙的全称应该是“济渎北海庙”。万幸济源地偏, 济渎庙里自有唐以来, 各种碑文建筑遗物都有存留,整个院落完整,在五岳四渎庙中算独一份了。落在纸面上的最后大规模的损毁是捻军和日军。 五岳四渎建筑规格低皇家一等,从七。济渎庙建筑形制完全遵守。反观华岳庙,门钉横七纵九,棂星门的九龙口七张两合,Read More…

29Mar/14

从河流的命名来看中国历史

语言和历史密不可分,本文考察了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名称及其文字起源,去透视文字以及历史的变迁。 2020.8.22按:本帖原先都配有图片和甲骨金文字形图,因博客几经变迁,图片已无法访问,建议可访问www.zdic.net查询相关甲骨金文。 闲话一下,春节游宝鸡青铜博物馆,镇馆国宝之一“何尊”, 是目前考古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出处。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3字残损,现存119字。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可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文献相互印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铭文全文如下: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惟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毖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行礼福之祭。丙戌日,成王在京宫大室对同族何进行训诰说:“你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后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后告祭于天,以这里作为天下中心,治理民众。”成王将贝壳30朋赏赐给何,何因此作尊以纪念。 成周即雒邑即秦朝起被称为洛阳,在西周初期是“天下的中心”—当然这是周人的视野了。考察一下禹贡九州的中原概念:以河南省现有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分析中原地区所涉及的地理单元的话,它的边缘区在历史上最少涉及到五个地缘概念,即:河洛、南阳、淮上、河济、河间。而在“中原”的东侧,还有一个未被划入河南省范围的缘地缘概念“泗上”。这六个地缘板块共同的构成了“中原外围地区”,它们所围就的区域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原腹地”,也就是真正的“天下之中”。 洛阳乃东西的要冲,南北晋楚,这个天下中心也不过是将关中泾渭流域加入中原再平衡,就新的地理形势重新东西南北取中而已了, 东部指以安阳为核心的旧朝“殷商”, 以及西部的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周人老家“丰镐”,中心西移了—这个天下好像不是很大啊。 “中国”之意亦即其字面意义, 而不是如今天之天朝的国名。虽说如此, “中国”的字面意义已经长久地深深的刻在了这片土地的子民的思维的最深处,埋藏在其不为所知的潜意识里。考察中国河流名称变迁, 尤其是黄河长江及其支流文字历史,是不是也跟“中国”一样揭示了一些潜规则呢? 中国的河流,自秦汉以来都是称“水”的, 所以江河名称的构造是“江河名”+“水”, 比如河水(黄河),淮水(淮河),江水(长江), 济水(呵呵这个没有现代名称,因为古时济水被黄河下游侵占了,名字也就以化石形态留存于今)。看“水经注”,遍及黄淮长江流域,一律以“水”称之, 以至有“浙江水”,“延江水”,“斤江水”。但是有两个特例“沽河”以及“瓠子河”, 不带水字, 以河结尾,说明早在“水经”成书的汉代, 迟至“水经注”的北魏,河字在北方已经转意,可以取代“水”字了(后注:这个结论有些冒失,古黄河下游有九河之称,以上两个河很可能是九河的残留名称)。 先秦时代,《尚书·禹贡》是中国最早记载河流的地理著作,其中记载的江河共52条,单言其名的47条,占总数的90.4%。以”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为例, 单名为主,“河流名”+“水”的河名沇水也有出处。这极有可能是因为甲骨文书写不便引起的简化,也许在先秦时代,口语中也都是“河流名”+“水”的构成, 只因为甲骨文是要刀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将某些不会被混淆的河流名以单字书写。 古代有四渎,即四条主要河流,在中国古人心目地位很突出。所谓五岳四渎,都是国家祭祀的。四渎最早的总称出自《尔雅*释水》:“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尔雅成书于秦汉,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说明直至东周至秦汉时期,四渎是中国最重要的大河,这也可以看成是当时所谓中国的主要区域,珠江闽江和黑龙江流域尚属于域外。 传说的夏代禹贡九州图的四渎,更可能是战国时期的解读 四渎中黄济淮的争斗历史 商朝是中国信史的开始, 我们可以考察甲骨文相关河流的字源来印证一下四渎的重要性。 造字解说 水,甲骨文字形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上液体向下流泻飞溅的样子。造字本义: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有的甲骨文像山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崎岖岩壁的形象淡化为流动的曲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表示岩壁的折线简化成一竖,将篆文的四点液滴形状连写成,泉流的象形特征由此消失。Read More…